(说说历史上那些身世传奇的女诗人(一))关于礼仪的诗句加解析
极之星攻略网将会介绍三国杀诗经,有相关烦恼的人,就请继续看下去吧。
- 1、说说历史上那些身世传奇的女诗人(一)
- 2、战场上的情歌,如‘三国杀’,秦时明月里的‘月光’?
- 3、关于礼仪的诗句加解析
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,欢迎阅读:
说说历史上那些身世传奇的女诗人(一)

一
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,诗人的数量不知几何。虽然只有一小部分是女诗人,但无疑也不是个小数目了。只是她们大多尚未被人们所认知。那么,历史上第一位具体可考的女诗人是谁呢?
她就是许穆夫人。许穆夫人(约公元前690年—?),姬姓,卫公子顽(卫昭伯)和宣姜的女儿。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(今河南省淇县)。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,故有此名。
她在《诗经》里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《竹竿》、《泉水》、《载驰》等三篇十二章。《竹竿》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,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。《泉水》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。
最著名的《载驰》则反映了这位传奇女子的英雄气概。当时北狄侵卫,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,异常悲痛,决然驰驱至漕,归唁卫侯,并要控于大邦,拯救卫危。半路上,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,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《载驰》一诗,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,表达了一个女子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、勇往直前、矢志不移的决心。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,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,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。此后,卫国又得到复兴。全篇如下:
在诗经众多的诗篇中,女诗人其实并不算少。例如“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”就明显来自一位女诗人。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诗人(无论男女)并未留下姓名。而《毛诗序》等诸多解说又多有穿凿附会。
我们今天能知晓的《诗经》中极负盛名的女诗人当推庄姜。
庄姜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,姜是齐国皇族的姓,因为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,人称庄姜。最早出现在《诗经》里的一位美人,出身贵族,侯门之女,且美丽非凡。庄姜因为出身高贵,嫁得也是国君,出嫁时很是风光。有诗《硕人》为证:
其中“手如柔荑”句堪称我国古代赞美女性容貌诗句中的一座高峰。也足以想知庄姜倾国之色。
即便如此,庄姜日后的生活并不快乐。由于婚后无子,遭到冷落,而古代诸侯又多朝三暮四。卫庄公后来娶了陈国之女厉姒,再娶了厉姒的妹妹戴妫。卫庄公脾气暴戾,对庄姜非常冷漠。在凄凉落寞之中,庄姜和卫庄公的小妾戴妫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。我们难以知道两人之间经历过什么。唯有一首被称为“万古送别之祖”的《燕燕》可以想见两人之情谊深厚:
此诗写于两人分别之时,深婉沉痛。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。在那个音信难以传递的年代,每次分别都可能是诀别。我们不禁惊叹庄姜真可谓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,又为其身世浮沉而惋惜。据朱熹考证,她所作之诗还有《终风》、《柏舟》、《绿衣》和《日月》几首,但存在争议,尚不能完全确认。
二
汉代期间,《诗经》为传统的民歌继续发展。这时期也有不少没有被记录名字的女诗人。私以为,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《上邪》,可谓惊天地泣鬼神:
至于那首《白头吟》,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离”,也是其中代表,本来也是民歌,被一些小说家附会为卓文君所作。代表汉代诗歌最高成就的《古诗十九首》中也有“思君令人老,轩车来何迟”这样强烈的女性情感告白。
说到汉代被记载下来的女诗人,需要先提及的是刘邦宠姬唐山夫人的《安世房中歌》,这是一首为刘邦所作的汉代祭祀用歌,全诗共十七章,内容以歌颂初创的汉朝为主,古奥典雅。
汉武帝时,远嫁乌孙的公主刘细君在茫茫的异国他乡则留下了沉痛的诗篇《悲愁歌》:
她仅在乌孙过了五年孤苦无依的生活,欲返乡而不得,便匆匆香消玉殒。
这时期取得了较高历史评价的女诗人是班婕妤(公元前48年―公元2年)。她是汉成帝刘骜的妃子,善诗赋,有美德。初为少使,立为婕妤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中有她的传记。她也是班固、班超和班昭的祖姑。她的作品很多,但大部分已佚失。现存作品仅三篇,即《自伤赋》、《捣素赋》和一首五言诗《团扇歌》。
《团扇歌》全诗如下:
这首诗显然是落寞的嫔妃生活中的一段脚注。汉成帝自宠爱赵飞燕姐妹后,日益疏远了她。班婕妤进而以团扇自比。此后团扇成为一个著名典故而为历代文人所引用,如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”即出自此典故。
与刘细君经历类似,而坎坷过之的女诗人是蔡文姬。虽然很多人已经从《三国杀》和《王者荣耀》中知道她了,却不一定了解这位大才女的漂泊之悲。
蔡琰,字文姬,又字昭姬。东汉陈留郡圉县(今河南杞县)人,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。初嫁于卫仲道,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,后值因匈奴入侵,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,嫁给匈奴人,并生育了两个孩子。十二年后,曹操统一北方,用重金将蔡琰赎回。由于只是赎回了她本人,无奈母子诀别。曹操后将其嫁给董祀。史称“文姬归汉”。
起初董祀对其感情淡漠。而后董祀犯了死罪,蔡琰去找曹操求情。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,对满堂宾客说:“蔡邕的女儿在外面,今天让大家见一见。”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,叩头请罪,说话条理清晰,情感酸楚哀痛,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。但曹操却说:“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,怎么办?”蔡琰说:“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,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,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?”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,赦免了董祀。而董祀也改变了对蔡文姬的态度,两人从此恩爱有加。
蔡琰同时擅长文学、音乐、书法,代表作是记叙她不幸遭际的《悲愤诗》二首和古琴曲《胡笳十八拍》,哀婉动人。《悲愤诗》从“汉季失权柄,董卓乱天常”写起,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。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,也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。
三
至于两晋南北朝的女诗人,名气较大的则有以下几位:
左棻,大文豪左思之妹,因才华过人而被晋武帝司马炎纳入后宫。但实则做为花瓶,因容貌丑陋常年不得宠爱。传有和哥哥左思回赠诉苦的《感离诗》和《离思赋》。
谢道韫,因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而成名的才女。后嫁与王羲之平庸迂腐的儿子王凝之,婚姻并不美满。她在那个以清谈为风尚的时代,对玄理有很深的造诣。原有诗文集两卷,后已亡佚。现仅存《泰山咏》和《拟嵇中散咏松诗》,前者是玄言诗,后者则感慨命运无常。
刘令娴,相比其他几位女诗人,她和夫君徐悱的婚姻还算幸福,虽然分隔两地,至少是两情相悦。常与其夫君以诗互相传递情意。有诗为证:
徐悱之《赠内》:
刘令娴之《答外》:
另有一首颇有情趣的诗《光宅寺》:
相比那些抒写身世和诉说思念的诗,此诗颇有情节性和画面感,又给人以含蓄的遐想:一座幽静无人的寺庙里,男女两人先是在长廊暗送秋波,进而瞧瞧走入殿里“逢迎”
此诗因颇符合当时贵族对宫体诗的崇尚而名噪一时。另一方面,古代女性尚且远不如当今这般大胆开放,因此多受后世保守道学家的批判。
徐悱死后,她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《祭夫徐敬业文》,全文如下。
鲍令晖,能诗文,尤长于拟古之作,著名文人鲍照之妹。 钟嵘评论为:“令晖歌诗,往往崭绝清巧。《 拟古 》尤胜,唯《百愿》淫矣”。因家境贫寒,从小与哥哥鲍照朝夕相伴。自鲍照为官上任以来,他一直心心念念着妹妹。这年,他来到江州就职,便迫不及待地写下一封“超绝笔墨蹊径”的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,诉说自己此行之所见所感:
并告诫她:
鲍令晖则答复哥哥:
此后某年,鲍照还是没有在春天如期归来,鲍令晖进而写下一首《示行人》,淡雅、质朴而感人:
韩兰英,吴郡人。与鲍令晖齐名,事迹不多。宋孝武帝时献《中兴赋》,因才识被赏入宫。后长期任职宫中,为博士,教六宫书学。宫中以其年老多识,呼为“韩公”。钟嵘赞云:“兰英绮密,甚有名篇。”可见其文采。可惜的是文集已佚,目前仅存诗一首:
苏蕙,字若兰。从小天资聪慧,三岁学字,五岁学诗,七岁学画,九岁学绣,十二岁学织锦,十六岁出落得亭亭玉立,嫁于秦州刺史窦滔。二十一岁时爱情遭遇危机,为了挽回夫君窦滔的情意,创作了流传千古的织锦回文诗《璇玑图》。一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为了作序,记叙了这段传奇故事:
《璇玑图》集回文诗之大成,总计八百四十一字,纵横各二十九字,纵、横、斜、交互、正、反读或退一字、迭一字读均可成诗,诗有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言不等,甚是绝妙。自诞生以来,无数文人学者为其倾倒,苏轼更是欲模仿而不得。
(苏曼殊 1915年作 璇玑图 立轴 水墨纸本)
未完待续。
战场上的情歌,如‘三国杀’,秦时明月里的‘月光’?
薛之谦的倾城 火蝶·虞姬赋 倾尽天下 为龙 如花 风起天阑 紫川录
【斩风阙】——小曲儿&红烧爆鱼
【曲水】——重小烟
【月西江】——广播剧【弦月】的主题曲(具体谁唱的我给忘了,其实原版的初音也不错)
【凤凰朱砂】——玄殇
【寒声箜篌引·集结版】——沙拉莹
【天涯倾情】——小W&音频怪物(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版本,顺便想不通的是为何醉歌版的叫【倾情天涯】,明明是一首么。)
【少年子弟江湖老】——任落落
【无衣】——妖言君
【跨越千山万水】——水曜日
【苍天有负·玄霄】——羽山
【风里天涯】——lincee|威威
【醉·倾城】——水曜日
【独酌】&【思念】——洪一平(幻想三国志4&外传的主题曲)
【倾盏一笑】——弦七-妖弦
【长安幻夜】——lincee|威威&童话CORN
【菩提果·三生狐】——放肆芊莲
【浮世殇】——忆·落樱
【一笑倾城百日香】——清弄
【情钟意浓】——丝竹少爷
【凄凉犯】——忆·落樱
【天荒·九曲】——鬼月(10音社《三生三世,十里桃花》音离篇主题曲,这个广播剧很好,小说也很赞)
【画我】——小围
【桃夭】——不纯
【花开十三月】——重小烟
【聊斋·婴宁——笑】——放肆芊莲
【端午祭·香草美人】——EZ-ven
【清明忆旧人】——魅影姬
【聊斋·梦朝露·辛十四娘】——重小烟
【问君郎】——魅花影风月
【掬水留香】——六弦(六吟九章的~)
【璃歌】——shaka·月
【痴人谁说】——玄殇、千是
【不灭】——醉歌漫步
【王者为龙临天下】——walker
【阿落宝珠】——leman(新版十面埋伏的调调很不错)
【末诗——清明】——丝竹少爷、斌临城下
【雨碎江南·客缘】——walker、枫影儿
【寄北】——清莞
【山鬼】——CRITTY
【王孙不归】——想想
【别谣】——祝璐遥
【风过嫣然】——任落落
【莲心】——翘翘
【盛唐遗韵】——醉歌漫步
【诗经】——流嫣雾非雾
【夜泊】——莫君倾(鸾凤鸣、狐说、流觞曲水联合出品)
【花谱一·莲灯】——风流兔
【暇月风云变】——醉歌or清莞……(这首歌版本众多)
【故园】——夏肉肉、引月兮
【天水诀】——肉肉
【墨香·九歌一曲祭轩辕】——koala
【魂兮千年】——锁心玉
关于礼仪的诗句加解析
1.关于礼仪的诗句
1、《荀子.富国》商朝:礼之正于国家也,如权衡之于轻重也,如绳墨之于曲直也。
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,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,木工的黑线用以判曲直,圆规与直角尺用于量度方与圆。
2、《礼记·经解》商朝 荀子: 礼之于正国也:犹衡之于轻重也,绳墨之于曲直也。
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“道”,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,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。
3、《荀子·王霸》商朝 荀子: 礼之所以正国也,譬之:犹衡之于轻重也,犹绳墨之于曲直也。
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,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,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。
4、《荀子·大略》商朝 荀子: 礼之于正国家也,如权衡之于轻重也,如绳墨之于曲直也。
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“道”,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,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。
5、《群书治要·经解》商朝 荀子: 夫礼之于国也。犹衡之于轻重也。绳墨之于曲直也。
人立身处事必须遵照执行的基本原则。人如果失去了立身之处,就一定会跌倒沉沦。
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,为了相互尊重,在仪容、仪表、仪态、仪式、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,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。礼仪是对礼节、礼貌、仪态和仪式的统称。
参考资料:搜狗百科-文明礼仪
2.关于"礼仪"的古诗
1、《礼记·经解》商朝 荀子
原文:礼之于正国也:犹衡之于轻重也,绳墨之于曲直也。
译文: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“道”,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,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。
2、《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》唐代:李白
原文:
平生多感激,忠义非外奖。
祸连积怨生,事及徂川往。
译文:你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尽的行为,素有忠义的褒奖。近来却祸事连连,天怒人怨,以往事业如流水消失。
3、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春秋末年鲁国 左丘明
原文:
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
天地之经,而民实则之。
译文:礼是天经地义的,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,大地施行的正理,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,不能改变,也不容怀疑。
4、《九歌·礼魂》先秦:屈原
原文:
成礼兮会鼓,传芭兮代舞;
姱女倡兮容与;
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。
译文:
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,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;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,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。
5、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汉朝 周公旦
原文:
凡国之大事,治其礼仪,以佐宗伯。
译文:凡国家的大事,演习有关的礼仪,而协助大宗伯。
3.关于“文明礼仪”的诗句有哪些
1、不学礼,无以立。———《论语.季氏》
2、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: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 ———孟子:《孟子.离娄下》
3、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 ———《礼记.曲礼上》
4、将不可骄,骄则失礼,失礼则人离,人离则众叛。——诸葛亮
5、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,而不要空谈道德。——德谟克利特
6、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,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。——孟德斯鸠
7、人在智慧上、精神上的发达程度越高,人就越自由,人生就越能获得莫大的满足。——契诃夫
8、不患位之不尊,而患德之不崇;不耻禄之不伙,而耻智之不博。——张衡
9、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,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。——泰戈尔
10、善气迎人,亲如弟兄;恶气迎人,害于戈兵。——管仲
11、读诗书,尚礼仪,守纲常。——界李典《三国杀》
12、贵族重权利,百姓重礼仪。——阿·奥斯汀
13、四书五经入庭训,儒行月令记燕居;所谓礼仪者,学之端也。——楚君仪《霹雳布袋戏》
14、言非礼仪,谓之自暴也,吾身不能属仁由义,谓之自弃也。
15、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——孟子《孟子》
4.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
春秋·孔子《论语》中关于礼仪的句子:
1.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
白话释义:不具备‘仁’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保持朴素的本质,不能安然于俭朴的生活,也不能体验生命本具而长久的快乐。具备“仁”的修养的人是坚持、安守‘仁’的品格,有智慧的人会运用‘仁’的原则以求得利益.
2.克己复礼为仁,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。
白话释义:克制自己,按照礼的要求去做,这就是仁。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,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,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。实行仁德,在于自己,难道还在于别人吗?”
3.礼之用,和为贵。
白话释义:礼的应用,要以能够斟酌损益,从容中和为最可贵。
4.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
白话释义: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,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,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,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。
5.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;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
白话释义:礼的功用,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、社会和谐。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,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。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,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,无原则的调和,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,就行不通了。
扩展资料
文章赏析:
孔子是《论语》描述的中心,“夫子风采,溢于格言”(《文心雕龙·征圣》);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,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。
此外,围绕孔子这一中心,《论语》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。如子路的率直鲁莽,颜回的温雅贤良,子贡的聪颖善辩,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,都称得上个性鲜明,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孔子因材施教,对于不同的对象,考虑其不同的素质、优点和缺点、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,给予不同的教诲。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。
据《颜渊》记载,同是弟子问仁,孔子有不同的回答,答颜渊“克己复礼为仁”(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,有所不为)。
答仲弓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(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,以欲施做答,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,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,用好心坏心来说,要防止好心办坏事,就要慎施。)答司马牛“仁者其言也讱”。颜渊学养高深,故答以“仁”学纲领,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。
又如,”孔子答子路:“又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!”因为“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”答冉有:“闻斯行之。”
因为“求也退,故进之。”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,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!
《论语》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,用意深远,有一种雍容和顺、纡徐含蓄的风格。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。同时语言浅近易懂,接近口语,也是一个特点。
5.有关礼仪的诗句
讲礼仪,人高尚;公民德,自修养;面微笑,宽心房;群集体,多礼让;处世人,和为上;重道义,理礼扬;多理解,不对抗。事三思,免莽撞……
礼仪是歌,
一首焕发向上的歌;
礼仪是诗,
一首没有结尾的诗;
礼仪是泉,
一股清澈透亮的泉;
遵守礼仪,是你生活中的亮点;
学会礼仪,说明你正走向成熟。
如果礼仪已经在你心中成长,那么用真诚去浇灌,用热情去哺育,用理解去培养!
在它茁壮成长的同时,你也在成长
中国礼仪代代传
孔融让梨敬父母
黄香暖被教育人
中国礼仪不能忘
争做礼仪小标兵
6.关于礼仪的诗句
“不学礼,无以立.”———《论语.季氏》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: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.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.———孟子:《孟子.离娄下》礼尚往来.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.———《礼记.曲礼上》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.———歌德:《亲和力》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,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,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.———席勒:《审美教育书简》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.———阿.史蒂文斯:《德.斯蒂尔夫人》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,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.———孟德斯鸠:《论法的精神》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,却能得到一切.———玛.沃.蒙塔古:《书信集》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.———拉罗什福科:《道德箴言录》礼貌是博爱的花朵.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.———茹贝尔:《名言集》使一个人伟大,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,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.———奥维:《名人名言录》礼仪不良有两种:第一种是忸怩羞怯;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;要避免这两种情形,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,就是,不要看不起自己,也不要看不起别人.———约翰.洛克:《教育漫话。
7.关于礼仪的诗句有哪些
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
———《论语.季氏》
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: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
———孟子:《孟子.离娄下》
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
———《礼记.曲礼上》
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。
———歌德:《亲和力》
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,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,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。
———席勒:《审美教育书简》
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。
———阿.史蒂文斯:《德.斯蒂尔夫人》
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,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。
———孟德斯鸠:《论法的精神》
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,却能得到一切。
———玛.沃.蒙塔古:《书信集》
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。
———拉罗什福科:《道德箴言录》
礼貌是博爱的花朵。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。
———茹贝尔:《名言集》
使一个人伟大,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,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。
———奥维:《名人名言录》
礼仪不良有两种:第一种是忸怩羞怯;第二种是行为不。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
———《论语.季氏》
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: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
———孟子:《孟子.离娄下》
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
———《礼记.曲礼上》
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。
———歌德:《亲和力》
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,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,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。
———席勒:《审美教育书简》
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。
———阿.史蒂文斯:《德.斯蒂尔夫人》
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,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。
———孟德斯鸠:《论法的精神》
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,却能得到一切。
———玛.沃.蒙塔古:《书信集》
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。
———拉罗什福科:《道德箴言录》
礼貌是博爱的花朵。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。
———茹贝尔:《名言集》
使一个人伟大,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,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。
———奥维:《名人名言录》
礼仪不良有两种:第一种是忸怩羞怯;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;要避免这两种情形,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,就是,不要看不起自己,也不要看不起别人。
———约翰.洛克:《教育漫话
8.关于礼仪的诗句
《曲礼》曰:「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。」安民哉!
敖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
贤者狎而敬之,畏而爱之。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。积而能散,安安而能迁。临财毋苟得,临难毋苟免。很毋求胜,分毋求多。疑事毋质,直而勿有。
若夫,坐如尸,立如齐。礼从宜,使从俗。夫礼者所以定亲疏,决嫌疑,别同异,明是非也。礼,不妄说人,不辞费。礼,不逾节,不侵侮,不好狎。修身践言,谓之善行。行修言道,礼之质也。礼闻取于人,不闻取人。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。
道德仁义,非礼不成,教训正俗,非礼不备。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,非礼不定。宦学事师,非礼不亲。班朝治军,莅官行法,非礼威严不行。祷祠祭祀,供给鬼神,非礼不诚不庄。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。鹦鹉能言,不离飞鸟;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。今人而无礼,虽能言,不亦禽兽之心乎?夫唯禽兽无礼,故父子聚麀。是故圣人作,为礼以教人。使人以有礼,知自别于禽兽。
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。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故曰:礼者不可不学也。夫礼者,自卑而尊人。虽负贩者,必有尊也,而况富贵乎?富贵而知好礼,则不骄不淫;贫贱而知好礼,则志不慑。 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
———《论语.季氏》
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: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
———孟子:《孟子.离娄下》
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
———《礼记.曲礼上》
9.形容礼仪的诗句有哪些
1、礼仪卒度
先秦
诗经
《楚茨》
2、礼仪既备
先秦
诗经
《楚茨》
3、十六知礼仪
汉
汉无名氏
《孔雀东南飞》
4、迁飞在礼仪
唐
王昌龄
《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》
5、载持巾栉礼仪好
唐
刘商
《琴曲歌辞·胡笳十八拍》
6、三百礼仪成
唐
李峤
《经》
7、载持巾栉礼仪好
唐
刘商
《胡笳十八拍·第十八拍》
8、上清朝礼仪
唐
皮日休
《太湖诗·三宿神景宫》
9、徐动合礼仪
唐
寒山
《诗三百三首》
10、徐动合礼仪
唐
寒山
《诗三百三首》
11、礼仪从此废
元
王冕
《自崔镇至济州人情风俗可叹三十韵》
12、礼仪既备
宋
程公许
《明禋进戒诗》
13、居然合礼仪
宋
林同
《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·张霸》
14、礼仪三百复三千
宋
吕希哲
《绝句》
15、方岳何暇安礼仪
宋
莫济
《次韵梁尉秦碑》
16、簪绂光辉与礼仪
宋
四锡
《元日》
17、高谈大笑拘礼仪
宋
王拱辰
《耆英会诗》
18、见客礼仪生
宋
魏野
《和王衢见寄》
19、礼仪今既备
宋
游九言
《庆余思永冠》
20、奉礼仪修献
宋
周端臣
《游籍田》
21、礼仪今太叔
明
李崇仁
《挽金太常》
22、起坐皆礼仪
明
张掞
《赠萧溪耕者》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